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汗滴聊滑雪(12)

今年万龙滑雪场开板,发现雪场到处是护网,连野雪区都被封闭的密密麻麻,不像是万龙罗总的风格啊。雪友们说是因为崇礼去年出现的两起事故,这是政府要求的。于是多年想写的文章,现在不得不写出来,供大家思考。

十几年前刚开始滑雪的时候,看到国内滑雪场雪道两边密密麻麻的护网(有些还是双层的,里面一层是今年的,外面一层是往年的),觉得滑雪很安全,所以胆子也越来越大。直到几个月后,有一次以很低的速度上网了,一只板穿过网眼,另一只板在网外面,两只脚来了个大劈叉,不仅蛋疼,大腿和小腿都很难受。幸亏速度很低,没有受伤,休息2小时之后继续滑雪。如果没有护网,多滑出几十公分,应该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由此,我一直在想,道边的护网是干什么用的?有必要这么多吗?安装护网,从滑雪场的出发点考虑肯定是好的,安全第一!否则没有必要花钱、费力去架设。但是,当时人微言轻,见识也浅,只能心存疑念,不敢言语,只是一有机会就会理论实际的考证一番。

从十几年的出国滑雪所见所闻,很少看到有护网的滑雪场。总的感觉是,国内不需要护网的地方都设置了,国外需要护网的地方,人家倒没有设置。难道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加不注重安全措施?更加忽视生命的价值?

这十几年来,在国内或国外滑雪场滑雪时,遇到大咖教练教学,有空也会问问他们,他们的答复都是没有必要安装那么多护网,护网有时甚至会起反效果。昨天(11月25日)上午在万龙滑雪场,我和万龙罗总以及挪威国家队总领队一起滑雪,我还问了挪威大咖,他也是这么回答的。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滑雪场是怎么做的,由于照片太多,已经不便检索,先文字描述一下。

国外滑雪场只在极少数场合设置标识,而不是护栏。什么标识、左红右绿,就是一根竹竿之类的立杆,上面贴着红标或绿标。红标代表左边是边界,绿标代表右边是边界,这一点国人要补课。这是几百年前大航海时代的非物质遗产。边界外可能是悬崖或是峭壁。在日本(明治维新就开始脱亚入欧,接受西方文明)北海道,甚至在平整的马路上也有标识,为什么?因为那里经常暴雪(我们去的时候就赶上了)。司机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高速行驶,就是看着红绿标,让车行驶在红标右边,绿标左边。就像在天晴时一样,行驶在马路中央,路外边可能是不可行驶的路面,不一定是悬崖和峭壁,可能会侧滑或扎坏轮胎。像不像天上飞行一样,是靠仪表(地上是标识)飞行,不是靠目视飞行。

国外滑雪场,只有在更加险恶的情况下,标识都不足以起作用了,才设置护栏或护网,即便在只有5-6米宽的联络道。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初级滑雪者都觉得很可怕,我当时也是,那时还不会搓雪小回转,犁式滑雪那么长距离很累,直放速度又太快,正常小回转转弯半径又不够,经常还有高手从旁边呼啸而过,当时觉得是我出国滑雪的最大障碍。

那么,为什么不设护栏或护网呢?其实,如果滑雪者是高速冲向护栏或护网的,结果会非常惨烈。护网经过冲击力测试了吗?冲到护网的支撑栏杆,伤亡会更加惨烈。护网缓冲距离是多少?它直接影响到受伤的程度。网眼多大?是不是会造成二次伤害?靠护栏或护网是不能保障安全的。

安全是要靠滑雪者自己的安全意识、滑雪水平和滑雪速度来保障的!

那么国外护网是怎么做的呢?

看看我去年春节在美国阿斯本滑雪拍到的照片。

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滑雪安全真是由护网来保障的吗?

此处是陡坡冲下来后的平坡,在能见度不够时,滑雪者可能会一直冲下去,下面是悬崖,会很危险。所以花巨资(不是国内滑雪场简单的护网)修建护网。看看看,没有立柱,护网的缓冲区域和展开的距离巨大。还有升降的装置,这个要花大价钱设置,要人工实施收放,国外人工成本极贵。人家不是固定设置了护网一了百了,能见度不好时放下(可惜当时没有拍照片),能见度好的时候收起来,我还拍到了半收半放的状态。

这才是为滑雪者安全着想啊!国内有些滑雪场的护栏和护网就是为了应付和逃避滑雪者的追责而设置的,反正我设置了,出事了,我的责任就减轻了。因为崇礼去年出现了滑雪事故,现在政府要求滑雪场必须设置护网,不设置就不发放运营许可证,好几百万的成本啊!企业不堪重负,滑雪者滑雪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是客观上增加受伤的概率和程度。

为什么是客观上增加受伤的概率和程度?因为,初级滑雪者以为,有了护网,就可以更大胆的冲坡了,更多的人敢于冲坡了。

我一直是有护膝、护肩、护腕、护胸等等器具,但是,除非计划内要练习跳台等危险的动作,我是不穿戴这些器具的。因为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是血肉之躯,不可以横冲直撞。雪道上的雪友,也没有护具,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经不起横冲直撞的。我从滑雪的第一天起,我就戴头盔,但是我只是把头盔当着保温装备(中国的滑雪场太冷了,风太大了!),不会因为有了头盔去横冲直撞。

护网还有一个安全隐患是,一旦雪道上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是安全隐患,例如:人员拥挤在雪道上,可能造成危险,如果没有护网,水平高一些的滑雪者,可以从雪道两侧撤出雪道,腾出空间来,危险系数就降低了。高速路上不是也有可拆卸的护栏吗?一旦有事故,疏散是很关键的一步。

如果有滑雪者在道外或树林里受伤,护网也阻隔了有效救援,延迟了救援的时间和增加将伤者移出到雪道的难度。如果滑雪者在道外和树林里滑累了,或者野雪有些不好,或者难度超过他们的滑雪水平,滑雪者只能一滑到底,不能终止道外的滑行,不能旁逸斜出了,是不是一件糟糕的事?

护网大大降低了滑雪的乐趣。树林滑不了,对于越来越多的滑雪高手是一件很苦逼的事,对滑雪场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分散高水平的滑雪者到道外和树林,把雪道腾出来给初、中级滑雪者安心使用,少了呼啸而来的高手骚扰也是一件美事。

还有的乐趣是下令全部封闭雪道的政府官员所不知道的,我们的高级滑雪者很喜欢在雪道的两侧坡上滑雪,雪质很好,雪道的中央都被剐蹭成硬壳或冰面了,雪道的两侧的坡都是暄雪,即使不是暄雪也可以练习各种波浪、猫跳。两侧的坡也是减速的区域。以前我水平不够的时候,面对冰壳和硬板雪面,都是减速到两侧的雪坡上停止的。现在两侧护网林立,没有办法滑到雪坡上,无形之中,雪道的宽度变小了,人员密度变大了,没有疏解的空间了,危险性也就变大了,不仅增加了滑雪场的经营成本,还将会增加滑雪者滑雪的费用。

所以,建议政府官员和滑雪场管理者,认真、切实、实地研究一下具体滑雪场的具体雪道,该设置的设置,像上面国外滑雪场一样,花重金设置,不该设置的马上撤除,还(滑雪)道于民。

懒政不作为和瞎作为都是十分有害的!

安全是滑出来的,不是圈起来的!

安全是在滑雪者心中的意识,是政府和滑雪场教育出来的,是滑雪场培训出来的,是滑雪者自身训练出来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