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oodison简介: 出生于:1977年11月29日 身高:180cm 体重78kg 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七名 2016-18连续三年获得Moth飞蛾级飞翼船世锦赛冠军、2017年星际世界联赛冠军 毕业于索伦特大学航海专业、2009年获
-
出生于:1977年11月29日
-
身高:180cm 体重78kg
-
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七名
-
2016-18连续三年获得Moth飞蛾级飞翼船世锦赛冠军、2017年星际世界联赛冠军
-
毕业于索伦特大学航海专业、2009年获封大英帝国勋章MBE。
-
第35届美洲杯:瑞典阿特米斯队–候选舵手、第36届美洲杯:美国美术队–主帆调控师
Q:从普拉达杯挑战者决赛开始,很欣喜能听到你的声音,加入解说团队的感受如何?
A:非常棒!我有幸能跟着直升机从“上帝的视角”去观察赛船的轨迹,再加上新西兰本身的自然风光就很漂亮,周围有火山和冒烟的天然SPA、有海水和湖泊交相辉映,不禁感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工作了。我跟着美国魔术队在半决赛中失利后,就收到了这份邀请,因为很少有船员真正上过AC75的赛船,而这也是我能给观众带去的一些独特点评吧。
A:我主要负责主帆的调控,并在迎顺风转向期间,跟舵手Dean Barker配合,在他跑到另一舷的过程中,短暂地把一下舵。调帆主要是靠一个像Game Boy的小盒子来控制,上面有18个不同的调整按钮,通过看屏幕上的数据来不断收松帆上各个部位的弧度。
与跑其他船只非常不同的一点在于,我手上没有缭绳或其他任何绳索,也就是少了通过手臂来感受帆上力度的这一传统模式。所以我也是花了较长时间才适应这样很新奇的跑船方式。
对于上一届的百慕大美洲杯,我在瑞典阿特米斯队中也是担任同样的角色,只是四年前我们用的是双体水翼船AC50,配上wing-sail像飞机机翼一样的翼帆(这一届是单体水翼船,用传统的软帆)。总之每一届比赛都有很多新的东西去学,收获颇多。再来对比下我之前20年跑的统一设计单人艇帆船激光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航海世界。
A:美国魔术队在挑战者半决赛中,因意外倾覆导致船体严重受损。当时在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Q:第四轮比赛,我们暂时领先于意大利队。在驶向迎风标的过程中,风速逐渐增大,船速也达到了42节。当时为了绕过个门标我们有两个选项:1、直接拉下去先绕标,然后顺风换舷;2、先迎风转向,再拉下去绕标。所有的最终决定都由舵手Dean Barker来发号施令,其他船员根据指示去配合协作。
非常不凑巧的是
,当我们绕过标后,碰到了
23-25
节的阵风,我们从来没有在船速超过
50
节的情境下做过顺风换舷,所以就像碰到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全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力争安全度过这个考验。
然而结果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船头高高翘起,随后船体向下风倾覆。
更糟糕的是,船部内件的剧烈晃动把船体
“
砸
”
出两个大洞,瞬间大量进水,
“
爱国者号
”
(美国魔术队的船名)眼看着就要沉入海底。
令大家都感到非常暖心的是,其他三支队伍的成员全都第一时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大家汇集到一起来想方设法避免“爱国者号”沉没的灭顶之灾。一直到晚上11点半,天空早已一片漆黑,船体才终于完整地抵达奥克兰码头。那一刻,所有人如释重负,大家都为能齐心协力救回美国队的船只而感到自豪,就好像人类团结到一起干了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A:从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带着我一起在家附近的小湖上跑双人艇。后来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一条二手的Topper共同享用,那些时期跑船都是纯粹玩乐。一直到15岁那年我转激光雷迪尔,才开始正儿八经地训练和参加些小比赛。
18岁开始上大学后,先是Shirley Robertson邀请我做她的陪练备战悉尼奥运会,在跑欧洲级帆船的期间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器材调整的运用。不过当Ben Ainslie伸出“橄榄枝”时,我还是决定回去跑激光,毕竟这才是我未来的目标。跟着Ben在悉尼适应场地做陪练的那几个月,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专业运动员所需要付出的专注、投入与牺牲。最终看着自己的师兄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更是带给我无限激励。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四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中,拿过Ben的接力棒,代表英国参加了每一位运动员梦寐以求的巅峰赛事。
Q: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愿夺冠,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么?
A:不断精进、补足自己的短板。You are only as good as your weakest area. 在备战青岛比赛的期间,我不仅减轻体重,强化了自己小风天的优势,还努力提升了大风天的操作技术。其实最终我能在08年奥运会中奠定领先地位的,正是大风大浪的那一天。很多人都认为青岛是小风场地,进而忽略了中大风的训练与积累,但即便一周的比赛里面,只有一天是大风,也足以让选手的排名出现大洗牌的现象。
Q:走下激光的赛场,你不仅参加了两届美洲杯,还连续三年拿到单人水翼飞蛾级世锦赛冠军和星际联赛的桂冠。你是如何能做到去娴熟驾驭各种不同的船型?
A:首先练激光的那些年给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毕竟这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奥运船型。其次无论我们转到其他任何级别,都要找到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制胜要素又有哪些?比方说Moth更注重的是动作的柔顺性,怎样在改变方向的时候减少对水翼的影响,进而不会因为“沉”到水面上而失速;而Star更多的是在于器材的调整及对船只性能的深度了解,因为不同的桅杆和帆的数据会产生巨大的速度差异。
虽然Paul Goodison的激光生涯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后画上了句号,但他的职业帆船经历才刚刚开始。我相信,未来我们会在美洲杯等大赛中看到他成为主角,或许是掌起舵轮、亦或者晋升为船长。真心不禁感叹,sailing is a life-long sport,而我们都非常有幸能与帆船这项迷人的运动一直相伴到老。
完整采访视频: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徐莉佳传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