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的我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
风从何而来?
风的成因
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风是由于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
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抬升,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海陆风
在进行帆船运动时,人们在海边总会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
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
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海陆风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会开始产生微弱的陆风。此后的时间里,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达到最大,此时的陆风风力也达到一天之内的最强水平。
天亮后,陆地气温逐渐升高,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到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消失,陆风也随之终止。
海陆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感受得到,如果遇上强烈天气系统作用,海陆风不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点击图片可以进行拉伸,你保存了没?
视风的概念
视风会直接作用于风帆之上。
根据“风的渐变”以及“视风的概念”,迎风时在桅杆顶部所受的视风角度和风力都会变大,这也是为什么主帆在调帆的时候需要“扭曲”的原因之一。
风帆受力
风速从10节变为20节,风力增加了一倍。但风帆的受力却不能单纯的被认为只增加了一倍。
风并非仅仅作用于帆上的一个点,而作用于帆的整个表面。帆的受力应该随着风速的平方而增加。这是一个我们非常容易忽略的点,所以说,该缩帆的时候就应该早早的缩帆。
(来源: 范帆帆 范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