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转向 ——郭川话航海

中国式转向 ——郭川话航海

2015年9月3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俄两国纪念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青岛”号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扬帆起航。摩尔曼斯克当地时间16时41分(世界标准时间13时41分),中国船长郭川率“中国·青岛”号国际船队冲过世界帆船速度记录委员会指定的出发线,正式开始冲击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世界纪录。

在我们对这些年来航海活动的认知中,难免鱼目混珠。包括郭川在内,十几年里有很多航海者,都完成了环球航行、或者“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让我想起了两位意大利航海家的遭遇:

一位是热那亚人哥伦布,从1492年开始,他连续进行了四次横跨大西洋的远洋航行,最终却孤独地离世,因为他没能找到黄金,甚至他自己都不承认他发现的地方、就是他要寻找的“新大陆”;

另一位是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他是哥伦布的同时代人,以生花妙笔记载了他在1497年到1504年的四次远航后,一位德国地理学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了新大陆:“亚美利加” 。

后世的许多学者,对亚美利哥的航行持怀疑态度,认为那块新大陆本来应该命名为“哥伦布”的。

他们说:“亚美利哥没有亲自发起和组织过任何一次探险,也没有担任过任何一支探险队的领导人,同样,没有证据证明,他担任过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任何一艘航船的船长”;

他们还说:

“真奇怪——广大的亚美利加竟然要记住一个小偷的名字!”

“这个塞维利亚出生的泡菜小贩,他最高的航海职位不过是一次没有出航成功的远航队的水手长助手,却想在这欺诈的世界里代替哥伦布,并以其本人的不诚实的名字给半个地球命名!”

这两个意大利人,谁的名字更应该“给半个地球命名”,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但历史就是这样:创造历史和创造历史的想象经常会混为一谈;描写一个梦想的人,经常比实现一个梦想的人更为人所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确实是一个“欺诈的世界”吧?

帆船航行中有一个著名的术语:中国式转向。

郭川解释道——

“帆船运动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叫‘风向角’,是指风向同帆船首尾连线之间的夹角。

海上的风向,细分的话有六种:第一是顶风,风向角在0度到30度之间;第二是前迎风,风向角在30度到60度;第三是后迎风,风向角在60度至80度之间;第四是横风,风向角在80度到100度;第五是顺风,风向角100度到170度;第六是尾风,风向角在170度到180度之间。

这种划分是理论上的划分,在航行中,你不可能走直线直接去一个目标,而是要根据风向风速、根据气象条件选择路线。基本上,风的变化在南大洋比较系统比较有规律,在几百海里的范围内是比较有规律的,但在赤道没有规律。在赤道航行,你要随时监控,好多时候几乎一两天就要做一个调整。

因此在航行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种风:迎风和顺风。(文章转自:禹唐体育特约专栏作家房学峰)

搜索